我之所以那麼大的感觸,或許我能明白這種委屈的苦。
在1999年,某一次的籃球班級賽,因為在緊要關頭被誤判出場,而打敗仗,那時候的我痛苦了...
在2004年,某一次的雪隆八獨中田徑錦標賽的4×100接力賽,我們不但因他人技術犯規,阻擾隊友的跑道,而且明明是第三名的我們,卻變成第四名。重點是當時的體育主任為了顧及面子而放棄上訴...
一位運動員要站在比賽的舞台上,背後需要留下多少的汗水,更何況是站在運動最高水準的舞台...
但是因為一個不公、一個不平,對運動員來說是多大的傷害,10多年來的付出、準備、經驗累積,就這樣毀了...
運動會就是讓運動員有一個公平、公正的舞台,讓其發揮最高水準的表現。可惜現在的運動會不再是一個存有“相互理解、友誼長存、團結一致和公平競爭”的奧運精神,而是以利益、名利為主的一個盛會。
申辦奧運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,
奧運可說是為國家帶來利益、向國際打開國家門戶的一項政治經濟的體育盛事。
利用數十百億打造的體育館、基建設備,
破壞自然環境打造虛偽的保護環境設備建築物...
亞運會、共運會、東運會也是如此,
最後多數看見報導說,該城市收益多少錢、賺多少錢、商機總共有多少...
全都是利益出發,反而少數報導該運動會如何展現出一個讓運動員享受比賽的過程。
運動會不是應該以運動員為主嗎?
放放煙火、數十億演出的開幕禮、炫麗的點燃儀式聖火、高貴優雅麗質彬彬的禮儀小姐、神秘又驚喜的閉幕典禮儀式,對運動員來說真的那麼重要嗎?
很可悲的說,運動會已經淪為展現國家的手段之一。
除此之外,為了給“面子”東道主,裁判往往都會“優待”東道主,當然這不是所有,只是那麼的一小部分,那麼的一丁點。其實我也不太懂,為什麼東道主在舉辦運動會時,得獎的次數比以往的有所進步?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嗎?還是國家為了面子,重金砸下,發展體育??
我不知道...
我曾經寫過:中國人自以為是代表亞洲,無可否認,她就是...
我想,中國人的高傲自大,是可以理解的。
近年來,中國的發展真的令人驚訝,無論是在任何方面,除了人權...
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在中國崛起的當兒,都能在當中獲得利益。
《建國大業》這部片子集合了中港100多位演員,而這些演員是你掙我奪的要分一羹,因為一旦參與了中國主旋律且是獻禮片的演員,日後在中國發展的機會可多得很。
中國目前在亞洲的確是很強大,請問亞洲哪一國可以與他抗衡?沒有?
無可否認,她就是代表亞洲的國家。
你說她可惡嗎?可惡又能夠怎樣?
你說她踩毀他國的尊嚴可惡嗎?可惡又能夠怎樣?各國都開始靠攏她,區區的2千800萬人口,又豈能跟13.25億人口比呢?
認命嗎?
你說利用媒體妖魔化、封鎖經濟、抵抗中國貨等等,能夠對付了嗎?1千零45萬平方公尺的領土,你啃得完嗎?3百40萬的領土,何德何能?
你說她的領導人厲害嗎?霸權又如何?至少比那些原地踏步、吃骨不化、沒有睿智的好上幾百倍!
所以?
我只能無奈的說
我不知道,
也許受傷的人,再站起來,再次的努力,因為
世界並不只是區區的1045萬平方公尺,
世界也不只是區區的13億人口,
而是更大、更廣、更闊、更高、更多!
我想我們總有一天,會站在舞台的最高端,
只要不放棄,繼續努力、在努力!
全世界都會為你加油的!
馬來西亞,台灣還有其他受委屈的國家,加油!!!
寫完。

p/s:賴友興老師,這是你在我週記上寫給我的留言,你說你忘記了,可是我在幾米的書看到了~
第一名的人,興奮過頭,休克送到醫院急救,無法領獎。
第二名的人,不服氣輸,拒絕領獎。
第四名的人,因為不是前三名,沒臉領獎。
第五名的人說:“第四名的人都不領獎了,我也不好意思領獎。”
第三名的人真寂寞。
明明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嘛...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